蝉声的诗句 描写蝉声的诗句

2021-06-01 10:14:00  人气 62792    名人名言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代赵师秀《约客》[br]  译文: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br]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_南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br]  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br]  3、雨馀林外夕烟沉,忽有蛙声伴客吟。——唐代诗人吴融《西京道中闻蛙》。[br]  译文:雨后的树林外傍晚烟云低沉,忽然有青蛙的叫车伴随着旅客的吟唱。[br]  [br]  4、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夜追凉》宋杨万里[br]  译文: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br]  5、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四时读书乐》元-翁森?[br]  译文:白天变长了,读完书以后,听听蝉儿在树上的鸣叫;夜晚读书时,灯花一节节落下,还有萤火虫飞入帷帐。[br]  写秋天山水的诗句 写蝉声的诗句  咏山[br]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br]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br]  李白《望庐山瀑布》(二首之一):[br]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br]  杜甫的《望岳》:[br]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br]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r]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br]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br]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br]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br]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br]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br]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br]  咏水[br]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br]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br]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br]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br]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br]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br]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br]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br]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br]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br]  蝉鸣的诗句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静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玄鸟,即燕子)(《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潘岳《河阳县作二首)“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隋王由礼《赋得高柳鸣蝉》)“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许裳《闻蝉》)“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朱熹《南安道中》)“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南朝萧子范《后堂听蝉》)“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唐刘禹锡《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唐卢仝《新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南朝陈·刘删《咏蝉诗》)“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唐·戴叔伦《画蝉》)[br]  所有关于蝉的诗句  原发布者:杏猫网[br]  关于描写蝉的诗句1、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五代楚·刘昭禹《闻蝉》2、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3、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早蝉》4、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闻新蝉赠刘二十八》5、一声初应候,万木已西风。偏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闻蝉》6、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唐·姚合(《闻蝉寄贾岛》)7、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早蝉》8、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唐·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9、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画蝉》10、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闻早蝉》11、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唐·白居易《早蝉》12、鬓蝉似羽。轻纨低映娇妩。凭阑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许。宝筝闲玉柱。东风暮。——《垂丝钓》13、新蝉忽发最高枝,不觉立听无限时。正遇友人来告别,一心分作两般悲。——《闻蝉感怀》14、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闻蝉》15、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唐·元稹《送卢诗》16、萧条旅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古寺两般声。[br]  有关蝉的诗句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玄鸟,即燕子)(《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br]  “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潘岳《河阳县作二首)[br]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br]  “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隋王由礼《赋得高柳鸣蝉》)[br]  “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许裳《闻蝉》)[br]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朱熹《南安道中》)[br]  “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南朝萧子范《后堂听蝉》)[br]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唐刘禹锡《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br]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br]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唐卢仝《新蝉》)[br]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br]  [br]  “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南朝陈?刘删《咏蝉诗》)[br]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唐?戴叔伦《画蝉》)[br]  [br]  “听秋蝉,秋蝉非一处。细柳高飞夕,长杨明月曙;历乱起秋声,参差搅人虑。单吟如转箫,群噪学调笙;风飘流曼响,多含断绝声。……”[br]  “听鸣蝉,此听悲无极。群嘶玉树里,回噪金门侧;长风送晚声,清露供朝食。晚风朝露实多宜,秋日高鸣独见知。轻身蔽数叶,哀鸣抱一枝。……”(隋卢思道《和阳纳言听鸣蝉篇》)[br]  [br]  [br]  (2)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正如[br]  宋代诗人杨万里所说:“蝉声无一添烦恼,自是愁人在断肠”(《听蝉》)。[br]  唐司空曙“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新蝉》);[br]  唐白居易:“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早蝉》);[br]  唐刘禹锡:“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答白刑部闻新蝉》);[br]  唐孟浩然:“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秦中寄远上人》),[br]  唐元稹:“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送卢诗》)。[br]  唐雍裕之:“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早蝉》);[br]  五代楚刘昭禹:“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闻蝉》);[br]  唐卢殷:“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晚蝉》);[br]  唐姚合:“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闻蝉寄贾岛》);[br]  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雨霖铃》);[br]  宋刘克庄“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br]  描写夏天蝉鸣的诗句  闲听蝉鸣读蝉诗[br]  蝉,俗称知了,也叫蚂蛣鸟、蛣蟟猴,世界上现有3000多种。在我国,科学家已发现200种左右,并根据其生长季节,将其分为春蝉、夏蝉、秋蝉。春蝉鸣声尖而高,夏蝉鸣声响亮,秋蝉的鸣声听起来有些哀转。雌蝉不会鸣叫,故称“哑蝉”,古希腊诗人萨拉朱斯曾有两句非常幽默的《咏蝉》小诗:蝉的生活多么幸福呀,因为它们有不会开口的太太。[br]  虽然说雄蝉被人们誉为“不知疲倦的歌手”,但它唱歌却不是用嘴,而是靠胸腹部的一对鸣器。这鸣器内有气腔,外有响板,气流从气腔中冲出,响板和全身震动,便发出了声音。昆虫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雄蝉的歌唱能反映出天气的变化。例如,众蝉齐鸣,是好天气,蝉鸣嘎然而止,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天气阴沉,忽有蝉鸣,说明天气即将放晴。唐朝著名诗人许裳在《闻蝉》一诗中就有明确表述:“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朝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则在《六月三日夜闻蝉》一诗中告诉人们在苏州一代,蝉鸣开始是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br]  蝉的幼虫生活在土壤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时吸食植物的汁。然而,古人却误以为蝉靠饮露为生,因而把蝉视为高洁的昆虫,不少文人雅士也就写下众多的咏蝉诗,或寄托自己的理想,或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汉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写道:“濯淖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这里以蝉为比喻,高度赞扬了屈原的高风亮节,不随波逐流。隋朝旧臣虞世南,才高学广,为人正直,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并深得器重。他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咏蝉》诗:“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已远,非是藉秋风”,意思是说,只要立身高洁,不需凭借任何力量,自可声名远扬。而晚唐诗人李商隐满腹经纶,抱负高远,却想不到陷入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不受重用,潦倒终身。因而在听到蝉鸣之后,便由蝉的立身高洁,联想到自己的清白,于是以《蝉》为题作诗一首:“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诗人抓住蝉的特点,以情作诗,为情造文,诗中的蝉可谓是作者自己的影子。[br]  与颂扬蝉的高洁相反,咏蝉诗中也有讥讽蝉的污浊的。唐末诗人陆龟蒙和罗隐各作有一首《蝉》诗。在陆龟蒙的笔下,蝉是卑鄙无能之辈:“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而在罗隐的笔下,蝉则是趋炎附势之徒:“大地工夫一为遗,与君声调偕君绥。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两诗借蝉言志,对唐末的社会腐败、官场污浊,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和批判。曾担任任侍御史的唐代诗人骆宾王,在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受人诬陷被以贪赃罪名下狱。身陷囹圄的诗人在闻听蝉鸣后,联想自己的遭遇,便吟出一首也写过一首《咏蝉》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该诗借蝉抒怀,对当时社会的落后险恶进行了披露,并对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进行了描写。全诗取譬贴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到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br]  蝉声响亮而高远,对此许多诗人也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南北朝时期梁朝辞赋家萧子范曾作有《后堂听蝉》一诗:“试逐微风远,聊随夏叶繁,轻飞避楚雀,饮露入吴园。”全诗紧扣听蝉,一句一事,笔墨变幻,追新出异,如今读起来,似乎可使人们听到夏蝉的鸣声,看到夏蝉的活动。唐代诗人虞世南则作有一首题为《蝉》的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全诗表面是重写蝉声的远扬,实际是借以比贤德之人自然声名远播,并不需要外在的凭藉,显然是对人的品格美的赞颂,读之可从中悟出些道理。而唐代另一位诗人卢仝则作有《新蝉》一诗:“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短短几句,便把蝉鸣的声音描写得栩栩如生,那声声吟唱像幽咽的流泉,仍然响在人们耳边。而宋代词人王沂孙所作的《齐天乐·蝉》托物抒怀,在描写蝉鸣的声音中流露封建士人对国家破败、身无所托的悲伤:“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br]  此外,唐朝诗人雍陶也作有一首《蝉》诗:“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清代诗人朱受新作有《咏蝉》一诗:“抱叶隐深林,乘时慧慧吟。如何忘远举,饮露已清心”,南朝诗人陈正见偶得一首《赋得秋蝉和柳应衡阳王教诗》:“秋雁写遥天,园柳集惊蝉;竞噪长枝里,争飞落木前。风高知响急,树近觉声连;长杨流喝尽,讵识蔡邕弦”,这些诗作虽同样是即景写景,描写蝉鸣,读之却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机趣。[br][getwml=97]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