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诗句 红烛诗句赏析

2021-07-07 10:14:00  人气 92348    名人名言  
1、《浣溪沙》(宋)晏几道[br]  家近旗亭酒易酤,花时长得醉工夫。伴人歌笑懒妆梳。[br]  户外绿杨春系马。床前红烛夜呼卢,相逢还解有情无。[br]  2、《虞美人听雨》(宋)?蒋捷[br]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br]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br]  3、《菩萨蛮·画檐细雨偏红烛》(宋)?舒亶[br]  画檐细雨偏红烛。疏星冷落排寒玉。[br]  赌得碧云篇。金波更涉船。[br]  樽前当日客。行色垂杨陌。[br]  天阔水悠悠。含情独倚楼。[br]  4、《浣溪沙》(宋)舒亶[br]  金缕歌残红烛稀。梁州舞罢小鬟垂。酒醒还是独归时。[br]  画栋日高来语燕,绮窗风暖度游丝。几多落叶上青枝。[br]  5、《浣溪沙》(宋)?赵彦端[br]  花下凭肩月下迎。避人私语脸霞生。画堂红烛意盈盈。[br]  病酒一春愁与睡,倚阑终日雨还晴。强移心绪作清明。[br]  红烛这首诗的诗词  红烛(闻一多)[br]  “蜡炬成灰泪始干”[br]  ——李商隐[br]  红烛啊![br]  这样红的烛![br]  诗人啊[br]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br]  可是一般颜色?[br]  红烛啊![br]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br]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br]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br]  然后才放光出?[br]  一误再误;[br]  矛盾!冲突!"[br]  红烛啊![br]  不误,不误![br]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br]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br]  红烛啊![br]  既制了,便烧着![br]  烧吧!烧吧![br]  烧破世人的梦,[br]  烧沸世人的血——[br]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br]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br]  红烛啊![br]  你心火发光之期,[br]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br]  红烛啊![br]  匠人造了你,[br]  原是为烧的。"[br]  既已烧着,[br]  又何苦伤心流泪?[br]  哦!我知道了![br]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br]  你烧得不稳时,[br]  才着急得流泪![br]  红烛啊![br]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br]  请将你的脂膏,[br]  不息地流向人间,[br]  培出慰藉的花儿,[br]  结成快乐的果子![br]  红烛啊![br]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br]  灰心流泪你的果,[br]  创造光明你的因。[br]  红烛啊![br]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br]  红烛情的诗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br]  写一首叫红烛的诗  红烛[br]  风中摇曳若无根,雨起轻埃浅画门[br]  常拭相思照梦影,频将愁怨约伤痕[br]  但惊离客红绢泪,又遇风帘素月魂[br]  愿结今生何所望,与君相偎渡朝昏[br]  月[br]  月挂孤枝月影萧,煮酒长歌慰寂寥[br]  久伫尘中凭风雨,常梦思眸起悲谣[br]  昨日痴心流水逝,今宵嘶咽远归遥[br]  换起繁星浣明月,清空碧色又一娇[br]  悔恨[br]  钟起萧音震辽天,贯伫群山何等闲[br]  词赋仙家登高阙,酒约俗我落尘间[br]  紫台一望帆江影,云头半掩霞火莲[br]  若解离愁悔恨语,堪起悲吟目空悬[br]  ---原创、领衔主演[br]  若采纳、请多给点分;真的很难、若不屑、尽可弃之[br]  积累红烛的诗5首  1当我在夜里独赴幽会的时候,鸟儿不叫,风儿不吹,街道两旁的房屋沉默地站立着.是我自己的脚镯越走越响使我羞怯.当我站在凉台上倾听他的足音,树叶不摇,河水静止像熟睡的哨兵膝上的刀剑.是我自己的心在狂跳__我不知道怎样使它宁静.当我爱来了,坐在我身旁,当我的身躯震颤,我的眼睫下垂,夜更深了,风吹灯灭,云片在繁星上曳过轻纱.是我自己胸前的珍宝放出光明.我不知道怎样把它遮起.2若是你要忙着把水瓶灌满,来吧,到我的湖上来吧.湖水将回绕在你的脚边,潺潺地说出它的秘密.沙滩上有了欲来的雨云的阴影,云雾低垂在丛树的绿线上,像你眉上的浓发.我深深地熟悉你脚步的韵律,它在我心中敲击.来吧,到我的湖上来吧,如果你必须把水瓶灌满.如果你想懒散闲坐,让你的水瓶飘浮在水面,来吧,到我的湖上来吧,草坡碧绿,野花多得数不清.你的思想将从你乌黑的眼眸中飞出,像鸟儿飞出窝巢.你的披纱将褪落到脚上.来吧,如果你要闲坐,到我的湖上来吧.如果你想撇下嬉游跳进水里,来吧,到我的湖上来吧.把你的蔚蓝的丝巾留在岸上;蔚蓝的水将没过你,盖住你.水波将蹑足来吻你的颈项,在你耳边低语.来吧,如果你想跳进水里,到我的湖上来吧.如果你想发狂而投入死亡来吧,到我的湖上来吧.它是清凉的,深到无底.它沉黑得像无梦的睡眠.在它的深处黑夜就是白天,歌曲就是静默.来吧,如果你想投入死亡,到我的湖上来吧.3我一无所求,只站在林边树后.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泣在空气里.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在榕树下你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挤着牛奶.我沉静地站立着.我没有说出一个字.那是藏起的鸟儿在密叶中歌唱.芒果树在村径上撒着繁花,蜜蜂一只事会嗡嗡飞来.池塘边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你把罐儿放在膝上挤着牛奶.我提着空桶站立着.我没有走近你.天空和庙里的锣声一同醒起.街尘在驱走的牛蹄下飞扬.把汩汩发响的水瓶搂在腰上,女人们从河边走来.你的钏镯丁当,乳沫溢出罐沿.晨光渐逝而我没有走近你.4我在路边行走,也不知道为什么,时忆已过午,和竹枝在风中簌簌作响.横斜的影子伸臂拖住流光的双足布谷鸟都唱倦了.我在路边行走,也不知道为什么.低垂的树荫盖住水边的茅屋.有人正忙着工作,她的钏镯在一角放出音乐.我在茅屋前面站着,我不知道为什么.曲径穿过一片芥菜田地和几层芒果树木.它经过村庙和渡头的市集.我在这茅屋面前停住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好几年前,三月风吹的一天,春天倦慵地低语,芒果花落在地上.浪花跳起掠过立在渡头阶沿上的铜瓶.我想三月风吹的这一天,我不知道为什么.阴影更深,牛群归栏.冷落的牧场上日色苍白,村人在河边待渡.我缓步回去,我不知道为什么.5我像麝鹿一样在林荫中奔走,为着自己的香气而发狂.夜晚是五月正中的夜晚,清风是南国的清风.我迷了路,我游荡着,我寻求那得不到的东西,我得到我所没有寻求的东西.我自己的愿望的形象从我心中走出,跳起舞来.这闪光的形象飞掠过去.我想把它紧紧捉住,它躲开了又引着我飞走下去我寻求那得不到的东西,我得到我所没有寻求的东西.6手握着手,眼恋着眼;这样开始了我们的心的纪录.这是三月的月明之夜;空气里有凤仙花的芬芳;我的横笛抛在地上,你的花串也没有编成.你我之间的爱像歌曲一样地单纯.你橙黄色的面纱使我眼睛陶醉.你给我编的茉莉花环使我心震颤,像是受了赞扬.这是一个又予又留,又隐又现的游戏;有些微笑,有些娇羞,也有些甜柔的无用的抵拦.你我之间的爱像歌曲一样单纯.没有现在以外的神秘;不强求那做不到的事情;没有魅惑后面的阴影;没有黑暗深处的探索.你我之间的爱像歌曲一样的单纯.我们没有走出一切语言之外进入永远的沉默;我们没有向空举手寻求希望以外的东西.我们付与,我们取得,这就够了.我们没有把喜乐压成微尘来榨取痛苦之酒.你我之间的爱像歌曲一样的单纯.7他天天来了又走了.去吧,把我头上的花朵送去给他吧,我的朋友.假如他问赠花的人是谁,我请你不要把我的名字告诉他____因为他来了又要走的.他坐在树下的地上,用繁花密叶给他敷设一个座位吧,我的朋友.他的眼神是忧郁的,它把忧郁带到我的心中.他没有说出他的心事;他只是来了又走了.8他为什么特地来到我的门前,这年轻的游子,当天色黎明的时候?每次我进出经过他的身旁,我的眼睛部被他的面庞所吸引.我不知道我是应该同他说话还是保持沉默.他为什么特地到我门前来呢?七月的阴夜是黑沉的;秋日的天空是浅蓝的,南风把春天吹得骀荡不宁.他每次用新调编着新歌.我放下活计眼里充满雾水.他为什么特地到我门前来呢?9当她用急步走过我的身旁,她的裙缘触到了我.从一颗心的无名小岛上忽然吹来了一阵春天的温馨.一霎飞触的撩乱扫拂过我,立刻又消失了,像扯落了的花瓣在和风中飘扬.它落在我的心上,像她的身躯的叹息和她心灵的低语.10不要把你心的秘密藏起,我的朋友!对我说吧,秘密地对我一个人说吧.你这个笑得这样温柔,说得这样轻软的人,我的心将听着你的语言,不是我的耳朵.夜深沉,庭宁静,鸟巢也被睡眠笼罩着.从踌躇的眼泪里,从沉吟的微笑里,从甜柔的羞怯和痛苦里,把你心的秘密告诉我吧![br]  闻一多的诗集《红烛》  红烛(序诗)[br]  闻一多[br]  “蜡炬成灰泪始干”[br]  ——李商隐[br]  红烛啊![br]  这样红的烛![br]  诗人啊![br]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br]  可是一般颜色?[br]  红烛啊![br]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br]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br]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br]  然后才放出光来?[br]  一误再误;[br]  矛盾!冲突![br]  红烛啊![br]  不误,不误![br]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br]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br]  红烛啊![br]  既制了,便烧着![br]  烧罢!烧罢![br]  烧破世人的梦,[br]  烧沸世人的血——[br]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br]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br]  红烛啊![br]  你心火发光之期,[br]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br]  红烛啊![br]  匠人造了你,[br]  原是为烧的。[br]  既已烧着,[br]  又何苦伤心流泪?[br]  哦!我知道了![br]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br]  你烧得不稳时,[br]  才着急得流泪![br]  红烛啊![br]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br]  请将你的脂膏,[br]  不息地流向人间,[br]  培出慰藉的花儿,[br]  结成快乐的果子![br]  红烛啊![br]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br]  灰心流泪你的成果,[br]  创造光明你的原因。[br]  红烛啊![br]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br]  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br]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红烛也是火鹤的别名。[br]  [br]  扩展资料[br]  这首《红烛》是闻一多诗集《红烛》的开卷“序诗”,而1923年9月出版的这个集子又系诗人公开刊行的第一部诗集,由此可知该诗在闻一多诗歌艺术生涯中的奠基性地位。解读《红烛》,也就为我们破析诗人的内心世界、心理结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起点,须知,闻一多正是从《红烛》时代起步,走上了一位现代诗人的创作道路。[br]  在中国传统诗学的思维模式中,诗人的抒情达志通常都不是无所顾忌的自我喷发,它大多需要假托一定的物象形式,而且这一物象形式又还不是诗人别出心裁的创造,而是千百年来中国诗人的历史遗产。这些诗的“有意味的形式”在中国诗歌长河的波涛里浮动闪熠,赋予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以激情、以灵感。[br]  同“五四”时代的其他一些诗人比较,闻一多显然对中国传统诗学的感情更为深厚,在接受西方诗学营养的同时,他未曾放弃过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研习、摹写,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是最能引起闻一多兴趣的中国古典诗歌之一,其传世名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当然亦是烂熟于心的,就这样,“红烛”作为中国文人的理想、追求的象征,就被现代诗人闻一多理所当然地接受了下来。[br]  当他为自己第一个诗集题名作结时,“红烛”也就首先清晰地浮现了出来,这就是《红烛》诗集的取名及《红烛》序诗的缘起。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诗人闻一多在其创作的第一个阶段的心理特征:他不是单纯的自我表现、自我刻画(尽管他对自我表现的《女神》颇为欣赏)。[br]  自我表现、自我刻画的西方浪漫主义诗学并没有在他的心灵世界居统治地位;诗人的自我抒写有意识地附着在一定的“模式”当中,他对“模式”的体认与他对自身的体认在同时进行,这些创作心理都显然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有关,所以说,《红烛》意识结构的表层洋溢着传统诗学的余香。[br]  但是,《红烛》显然又不是李商隐《无题》的现代翻版。诗中到处充满了现实的投影、时代的声音,诗人属于“五四”的、属于个体的那个“自我”与属于传统文化的、属于民族心理沉淀的“自我”又是如此错综复杂地绞结在一起,互相有补充、有说明、有申发,但更有矛盾、冲突,由此而诞生了一首奇特的《红烛》。[br]  而这又是现代诗区别于古典诗歌的动人之处。[br]  中国古典诗歌的以物明志,是在物我间融洽无隙的境界中进行的,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里并没有刻意强调说“春蚕”、“蜡炬”仅仅是外物,也没有在与这些外物相对应的地位上再寻找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无所用心地叙述着外物的状态,其实也就是在叙述着诗人自己。[br]  李商隐诗歌素以绵密富丽的意象著称,这一特征就更引人注目了。但接受了“蜡炬”原型的闻一多在整体的思维模式中却有悖此道。[br]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一落笔便超越了古典诗词,他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没有把自我直接投入到令入欣羡的红烛中去,自我与红烛取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诗人是诗人,红烛归红烛,这是其“离”。[br]  但又要吐出心来比一比,这是寻找两者间的精神联系,是认同的努力,故又可谓是“即”,这一离一即,便奠定了全诗的基本情感方式及文化品格。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这样的奠基性意义:[br]  ①“离”是诗人意识的起点,“即”是努力的趋向,“离”与“即”的矛盾冲突在所难免。[br]  ②从“离”到“即”,在矛盾冲突的痛苦中勾勒着诗人的情感走向,也是诗歌的基本格局。[br]  ③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离”是当代文化的显现,属于诗人的真切体验,“即”则是古典文化的诱惑,属于诗人朦胧中的理想归宿。“离”与“即”将发生的冲突,也就是诗人内在的两种文化的冲突。[br]  接下去,诗人用了整整七个诗节来抒写他对红烛的感受。从总体上看,他主要抓住了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自焚与流泪。诗人站在一定的距离上观照红烛。思考红烛,发出种种的慨叹,提出种种的困惑,这都不断显示出作为现代诗人的闻一多那顽强的理性批判精神。[br]  但每一番的追问之后,诗人又都从不同的意义上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算是一种自问自答,在这样的解释当中,诗人好象暂时放下了困惑,好象理解了红烛的内在精神实质,从而展开了某种程度的物我认同。这时候,“离”似乎就过渡成为了“即”。[br]  对于红烛的自焚,诗人显然困惑不解:“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就一个受到“五四”现代文明熏陶的现代人而言,产生这样的困惑丝毫也不足为奇:自我的价值为什么一定要在自我毁灭中去实现呢?个体的独立意义究竟在哪里?[br]  以致于诗人还这样的穷追不舍:“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这似乎暗示给我们,个体的命运又决定于某种外来的力量?那么,自焚不就是某种悲剧性的被迫行为么?可见,在现代意识的哺育下,诗人的困惑是深刻的,前无古人的。[br]  对红烛悲剧性命运的疑虑也是诗人不曾直接融入自我的现实原因。严谨审慎的闻一多从不会不经理性的思考而轻率地将他物呼为同类。[br]  当然,人毕竟生活在“文化”之中,民族文化既然是中国诗人的胎教,也将在实际创作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感情,部分地决定着思考的方向,于是,闻一多在思考中认可了蜡炬自焚的现实“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底方法。”尽管这样的解释过分简略了些。[br]  困惑既然暂时得到了解决,于是诗人似乎为熊熊燃烧的红烛所感奋、所启示,从中也看到了自身的形象。“烧罢!烧罢!/烧破世人底梦,/烧沸世人底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这又属于闻一多式的现代认同方式:[br]  在以物明志的时候,他的自我情绪仍然格外强盛,于是“物”的内涵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燃烧的“红烛”不再是单纯的自我奉献的象征,不是有情人的幽长的情愫,它是力量、是英雄、是时代的呐喊。[br]  所以说,从“离”到“即”,或者说从当代文化的体验到古典文化的憧憬,闻一多的心灵世界都是复杂的,当他执着于当代文化的生存感受时,传统文化的光芒不时召唤着他;当他选择着传统文化的理想时,当代文化的品格又照样显示着自己的力量。[br][getwml=97]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