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语录 董其昌

2021-07-09 16:50:00  人气 78394    名人名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br]  董其昌的诗词及生平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董其昌出身贫寒之家,但在仕途上春风得意,青云直上。公元1589年,(万历十七年)三十四岁的董其昌举进士,开始了他此后几十年的仕途生涯。当过编修、讲官,后来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他对政治异常敏感,一有风波,他就坚决辞官归乡,几次反复起用。[br]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他是海内文宗,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董其昌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画史绘要》评价道:“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董的绘画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很大,并波及到近代画坛。一直以来,董其昌的作品都是海内外大收藏家寻觅的目标。[br]  董其昌精收藏,曾珍藏董源4幅山水《潇湘图》、《溪山行旅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并以“四源堂”名斋,还有精选李思训《蜀江图》、《秋江待渡图》,董源《征商图》、《云山图》、《秋山行旅图》,巨然《山水图》,范宽《雪山图》、《辋川山居图》,李成《着色山图》,郭忠恕《辋川山居图》,江贯道《江居图》,赵大年《夏山图》,赵子昂《洞庭二图》、《高山流水图》,王蒙《秋山图》,《宋人册页》等18幅。从中可以看出,董其昌的收藏足以令其傲视当代。[br]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也很高,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倍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晋人。赵孟頫尤规模二王。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绝。临摹最多,每谓天姿功力俱优,良不易也。”据说,康熙还亲自临写董书,致使董书得以风靡一时,出现了满朝皆学董书的热潮。一时追逐功名的士子几乎都以董书为求仕捷径。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无法比拟的。[br]  董其昌的书法,历来评说褒贬不一。褒者倾其溢美之词,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王文治《论书绝句》称董其昌的书法为“书家神品”。谢肇称其“合作之笔,往往前无古人”。周之士说他“六体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苏,入乎米,而丰采姿神,飘飘欲仙”。但对董其昌的批评者也很多,包世臣、康有为最为激烈。包世臣云:“行笔不免空怯”。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讽刺道:“香光(董其昌)虽负盛名,然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若遇大将整军厉武,壁垒摩天,旌旗变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br]  董其昌走上书法艺术的道路,出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起因是在考试时书法不好,遂发愤用功自成名家。这在他的《画禅室随笔》有所记述,其中还自述学书经过:他在十七岁时参加会考,松江知府衷贞吉在批阅考卷时,本可因董其昌的文才而将他名列第一,但嫌其考卷上字写得太差,遂将第一改为第二,同时将字写得较好些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为第一。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董其昌,自此钻研书法。董其昌回忆说:“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初师颜平原(真卿)《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世南),以为唐书不如魏晋,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繇)《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仲(征明)、祝希哲(允明)置之眼角。”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董其昌几乎学习研究了以前绝大部分名家,从钟王到颜、柳,从怀素到杨凝式、米芾,直至元代的赵孟頫。[br]  董其昌没有留下一部书论专著,但他在实践和研究中得出的心得和主张,散见于其大量的题跋中,董其昌有句名言:“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是历史上书法理论家第一次用韵、法、意三个概念划定晋、唐、宋三代书法的审美取向。这些看法对人们理解和学习古典书法,起了很好的阐释和引导作用。董其昌一生勤于书画,又享高寿,所以传世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白居易琵琶行》,《三世诰命》、《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倪宽赞》、《前后赤壁赋册》等[br]  "万事不如杯在手,人生几度月当头"是谁的词作?  <>明?董其昌[br]  ●卷三[br]  ○评诗[br]  “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文徵仲尝写此诗意。又樊川翁“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繁欲变秋。”赵千里亦图之。此皆诗中画,故足画耳。[br]  董其昌名写《秋日》谁能告诉我《秋日》的诗句内容  董其昌(1555~1636)[br]  明代画家,书法家,绘画理论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曾任庶吉士、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卒赠太子太傅,谥文敏。其人霸道,横行乡里,为地方一霸。但富文艺才能,工诗文书画。其画长于山水,主要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等,并加以变化。作画长于用墨,意趣简淡,层次分明;用笔多皴、擦、点、染互施,丰富多变。设色则青绿、浅绛兼用,或鲜丽而不妖妍,或简淡而又沉着。画面布局多取近坡树、中水、远山的三段法,缺少变化。画风天真秀润,幽淡简远。书法长于行、草、楷诸体,能广泛师法唐宋诸家,其书结构巧妙,笔致率易自然,墨色有浓淡变化,结体秀媚攲侧,书风疏宕秀逸。其绘画有《赠稼轩山水》、《岚容川色图》、《林和靖诗意图》、《昼锦堂图》等;书法有墨迹《月赋》、《三世诰命》、《临柳公权兰亭诗》、《临张旭古诗帖》及大量的题跋等传世。[br]  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大量的书画作品和题跋识语。由于勤奋和高寿,在明代美术家中,据著录所载,董其昌传世作品之多,仅有文征明可与之媲美。[br]  董共昌年青时跟随莫如忠,发愤学习书法。出仕之后,又得以观赏许多古代名家法帖墨迹,他的书法,运笔以颜真卿为师,遒劲有力,兼蓄东晋二王之秀、[br]  北宋苏米之犷,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行楷书尤为潇洒秀丽,不仅在当时已驰名四方,流传四方,为中外文化交流增辉;而且,清代书法家,如康熙、乾隆二帝,张照、刘墉等,均以“董书”为楷模,济风退应,绵延不绝。如果说,元初赵孟蹈复二王之[br]  古,叼起于苏、黄、米、蔡之后,以其圆秃妖媚的“松雪体”影[br]  响元明书法几三百年:那东,荒其层则另附路径,以自然刚健之[br]  姿、报际超逸之态,左右明末乃至消化近三百年的书法,在我国[br]  书法史上,也行若开—“代风气的显著地位。[br]  董其吕的绘四以山水见长,亲王维、董源、巨然、二米和[br]  “元四家”,1J墨钩幽雅、意境深邃取胜,而不求形似。他作画[br]  构图严谨却落墨放纵,逸笔草革之小,生趣盎然。董其昌不仅长期[br]  生活在秀色可径的汀南,而且还到过湘、鄂、闽、赣、晋、京等[br]  地,湃峰经细的武夷,云雨矩幻的浦湘,苏拭行吟兴叹的赤壁,[br]  米莆植连忘返的余山,都给董其副t6lJ作提供了良好的艺术土壤。[br]  他箔于用略为夸张的笔法,去捕捉访动的大气,描绘多变莫2Bd的[br]  乙烟雾雨,使得缔丽多姿的山水,更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又往[br]  往于村堵沙泽、痰水小桥、沧舟孤庐、蛛峦层林的秀润简谈的景色[br]  个,寓以抒情的诗意和丰富的暇思。他创作的[Il水,兼书、诗、[br]  M之美,成为文人画的典范。杨文骆、项圣搓、王时效均受到[br]  贸共只的有接茧染,浆出其门下而纷呈异彩。董其昌追求笔墨钧[br]  吠和复/i的倾向,还对消初“四王”及明退民画家起到一定的影[br]  响。亦柳哈花明、跌岩起伏的明代画坛中,他被尊为“松江派”[br]  的泰斗,而继“吴门派”之后,领一时风骆,树帜艺苑。[br]  在美术理论上,蓖其且最大的特点是:一、讲求神似,似拙[br]  肿巧,轻视华拟蹈袭;强调宜抒己意,仿肃人而变古人。二、闯[br]  发“南北宗”测点,对“匠气”与“士气”、“名家”与“虎[br]  家”的画风分野及艺术源渊作了总结,并且扬丙抑北。三、以弹[br]  宗么秘与“顿悟”的理论去融会书画的技法修养。虽然这些看法[br]  历来毁誉不一,但董其昌所著《画旨》、《书旨》、《丽惮室随笔》等,却代表当时美术理论的主要梳派,绘丰富绚丽的历史:[br]  增添了变化多端的形象。他在美术史上所占的一席之地却是不容[br]  抹煞的。[br]  此外,董其昌宦游南北,出入内廷,迫交名流,为各地书画[br]  商人、收藏家鉴赏法书名纹,题跋甚富。这些题跋既反映了明后[br]  叫的美术思潮,也对我们了解古文物的聚散提供了参考。他还改[br]  孜不倦地搜集、整理一些历代珍贵法帖,刊刻《戏鹤堂帖》、[br]  《宝鼎斋帖》、《来仲楼帖》等行世,保存了古代的书法遗产。[br]  童共吕劳诗赋,好文史,辑有《神洒留牛奏琉汇要》、《万历[br]  事实纂要》,著《容台集》、《学科考略》,参修万历、泰昌、[br]  天启三朗实录,对明代学术文化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br]  万过茧共吕毕竟是封建官僚地主,虽然在纺坛倾轧酌朝廷竞[br]  争lf,他摆出一付与世无争的面孔,从而官运亨通。但是对于松[br]  江的农民,甚至小小地主,他却是欺凌备至,暴露贪婪与狰狞的[br]  本性,以至激起乡愤,爆发轰动江南的“民抄董宦”事件。固然[br]  政治活动与艺术活动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然而在全面评价或研[br]  究董其昌时,对此却是需要加以注意。[br]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诗里的句子吗?  不是古诗里的句子......它出自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br]  原著作者刘彝(《画旨》).[br]  意思:[br]  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br]  董其昌的草书用圆滑一词就可以说透,是不是这个道理  明代是中兴之世,虽然官场斗争骇人耸闻,东厂西厂明争暗斗,血雨腥风中,传统文化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相反却洋洋大兴,书画艺术一日千里,出了个草书大师董其昌。[br]  董其昌草书,华美有贵气,这都是表象,其实他的草书内在品质,用“圆滑”一词即可说透。[br]  董其昌的草书结体多是圆滑形态,不倾不纵,涨圆如球,外丰内秀,没有棱锐感。他的这种书法结体风气,与怀素草书多以纵长为形大有不同的。怀素好纵向结体,长若飞瀑。董其昌草书结体,如水滴落于荷叶,圆圆滚滚,不成决绝。[br]  董其昌草书的用笔是圆润油滑的笔法,有轨不使大力,有迹不留骨道,以筋韧为主,不以抢枪惊人。比如他写的“水”字,是轻盘慢绕的感觉,不似怀素草书水,水露尖峰,要扎人心。所以从笔道上来看,董其昌的草书也是圆滑主态,深有藏掩,不主喧扰。[br]  董其昌的用墨也是水润饱和,以圆滑为施法。他草书笔肚含墨通常达满,施于宣纸,不拟枯墨,不显飞白,写字如倾茶水,滋滋缓冲。怀素草书,墨色多绝,枯笔也多,与董其昌又有另类,恰如疾风扫落,劲吹如暴,硬能将人击倒的墨意。[br]  那么问题来了,董其昌草书为什么多圆滑,少锋芒呢?[br]  这与他的心境有关系,他身处权争乱流,早已经洞明世风,你争我斗,已经没有一人是君子,所以为求自保,董其昌言行皆不张扬,这派那社,都不加入,也不得罪。[br]  都说身置事外,难免其害,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唯董其昌身置斗争事外,最终却得善终的例外。究其原因,圆滑救之——圆滑处世,是董其昌的命根,命即如此,草书当然从命而圆滑了。[br][getwml=97]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