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法祖语录 裘法祖语录图片

2021-09-04 16:44:00  人气 65496    名人名言  
D[br]  [br]  试题分析: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随着实践的发展和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深化,认识也会不断深化发展,所以不能知足。D正确;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是有限的;C意识决定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br]  点评:该题重点是理解“不知足”的原因,题中错误选项说法明显,干扰性不强,依据对题干的分析,不难做出正确选择,难度不大。[br]  有关"裘法祖"的  裘法2113祖[br]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浙江杭州人5261,4102中国著名外科学家,有1653“中国外科之父”之称,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其刀法以精准见长,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br]  个人简历[br]  1932年,之江大学附属高中毕业,同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预科。[br]  1936年,同济大学医学院前期结业,前往德国留学。[br]  1939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br]  1939年-1945年,任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附属许华平(Sch-waibing)医院外科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获德国外科专科医师头衔。[br]  1945年-1946年6月,德国土尔兹市立医院外科主任。[br]  1947年-1954年,任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中美医院外科副主任、主任、教授。[br]  1955年-1984年,任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现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主任、教授。[br]  1978年-1984年,任武汉医学院副院长、院长。[br]  1985年-2000年,同济医科大学名誉校长。[br]  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br]  2000年-今,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br]  外科贡献[br]  裘法祖改进的手术操作20余种。比较突出的有:[br]  局部麻醉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br]  胃大部切除术[br]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br]  实验研究[br]  实验室创建[br]  195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器官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br]  1980年,创办武汉医学院器官移植研究所,任所长。[br]  研究论文[br]  裘法祖,夏穗生.总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手术的讨论.中华外科杂志,1955,3:351.[br]  TjiuFD,ChenCS.Schistosomiaisjaponicacerebri,BerichtubereinenoperativebehandeltenFall.zChir,1953,78:1985[br]  裘法祖,夏穗生,戴植本.脾肾静脉吻合术的操作体会.中华外科杂志,961,9:827.[br]  裘法祖.进一步探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外科治疗措施.中华外科杂志,1981,19:193.[br]  裘法祖.再论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实用外科杂志,1990,4:195.[br]  医学教育[br]  大众医学知识传播[br]  1948年,基于“医学归于大众”的理念,创办国内第一本医学科普刊物《大众医学》,并任主编10年,为该杂志撰文。[br]  相关医学法律起草[br]  1999年5月《中国脑死亡临床诊断标准》[br]  1999年5月《人体器官移植法》[br]  专门高级人才培养[br]  教材编著[br]  裘法祖主编.《一般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br]  裘法祖主编.《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第3版,1989;第4版,1995[br]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第5版,1991[br]  裘法祖,张涤生,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外科学基础.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br]  曾宪九,袭法祖,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普通外科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br]  学术期刊[br]  1980年创办中国第一本器官移植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任主编。[br]  创办《中华实验外科杂志》[br]  首倡同济医科大学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合办《德国医学》中文版,并任主编。该杂志由德方提供原版杂志,中方选译编辑,为中国大专院校与国外合办的第一份杂志。[br]  曾担任《中华外科杂志》副总编、《腹部外科杂志》总编辑、《同济医科大学学报》(英、德文版)主编、《德国医学》(中文版)主编。[br]  得意门生[br]  吴孟超[br]  吴在德[br]  龚建平[br]  戴宗晴[br]  创立基金[br]  2004年,创立“裘法祖外科医学青年基金”。[br]  主要荣誉[br]  1978年,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br]  全国劳动模范[br]  1985年,联邦德国政府“大十字功勋”勋章[br]  2000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奖[br]  2001年,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医德风范终身奖[br]  2003年,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br]  2004年,获得“人民医学家”称号[br]  2004年,德国宝隆奖章[br]  2004年,中国肝胆外科“突出贡献金质奖章[br]  异国婚恋[br]  1945年,他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学生裘罗懿(LoniKonig)结婚。[br]  1946年,他们的大儿子诞生。[br]  1958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裘罗懿加入中国籍。[br]  语录辑要[br]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br]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br]  做人嘛,我有四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br]  有关急诊医学的名人名言  中外名医名言[br]  1.少饮则和气行血;痛饮则伤神耗血(李时珍)[br]  2.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扁鹊)[br]  3.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张仲景)[br]  4.做人知足,做事不知足,做学问知不足。(裘法祖)[br]  5.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孙思邈)[br]  6.良医治无病之病,故人常在生也;圣人治无患之患,故天下常太平也。(华佗)[br]  7.一个战地的外科医生,同时要是木匠、缝纫匠、铁匠和理发匠。(白求恩)[br]  8.生命中惟一重要的事情是爱情和工作。(弗洛伊德)[br]  9.医生的法宝有三样:语言、药物和手术刀。(希波克拉底)[br]  10.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甫洛夫)[br]  11.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陈清淳)[br]  12.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清洁空气;二、澄清饮水;三、流沟渠;四、扫洒屋宇:五、日光充足。(南丁格尔)[br]  裘法祖值得我们学习他什么?  对医学事业的敬业精神和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br]  裘法祖以下文章 的读后感有吗?  人生三知[br]  作者:朱铁志[br]  人生在世,千头万绪,但说到底,无非工作生活两端,一切成就感、幸福感,抑或挫败感、失落感,皆由此生。生活当中,又无非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端。一般说来,物质生活丰盈,精神生活大抵也充实。但这个道理却不是什么绝对真理,“仓廪实”可以“知荣辱”,“温饱”也可能“思淫欲”。有人物质生活丰富无比,但精神生活并未因此而充实;有人物质生活十分简朴,甚至显得有些寒酸,但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的精神贵族;有人追求物质享受到了穷奢极欲的地步,到头来剩下的不过是大把的钞票;有人原本可以过上令人艳羡的物质生活,却不屑于将时间精力放在那里。[br]  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儿,在价值多元化的当今世界,谁也没有权利要求别人一定要过怎样的生活。但在多元的价值选择当中,却可以因追求层次的不同,服务大众、贡献社会的程度不同,而有高下之别。一个专心经营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普通农夫的价值选择,当然不能和袁隆平先生的价值取向相提并论,人格的平等并不能代替价值层次和社会贡献的不一样。因为有了这样的不同,人群当中才能涌现出一些让我们刮目相看、肃然起敬的时代英雄。[br]  偶然的机会接触到首都医科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先生的一些材料,让我对人生的价值选择问题有了不少感慨。裘老说:“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他用自己一生的奋斗、一生的贡献,准确而生动地诠释了自己的“三知哲学”。[br]  所谓“做人要知足”,我理解是指物质生活要知足,作为学者,尤其应该如此。有道是:华屋千间,只卧一床;稻菽万担,仅食一碗。过分的物质追求,不仅大量消耗宝贵的时间精力,而且很容易使人异化为物欲的奴隶,再也无心于学术。其结果,或可成就一个阔佬,却要毁灭一个专家。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裘老一直住着50多平方米的房子,用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家具,生活十分简朴,但他觉得这样挺好,完全可以满足他作为一个学者的基本需求。我们不是热衷于清贫的苦行僧,正像古希腊哲人说的那样:哲学思辨的前提是闲暇和财富。没有必要的物质基础,精神生活是难以为继的。问题在于,在当今这个过于物质化的世界上,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早已远远超出了它应有的范围,变得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其实,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很少,人的欲望却阔大无边。不幸在于,人们经常分不清“需要”和“欲望”的界限,错把“无限欲望”当成“基本需要”。[br]  所谓“做事要知不足”,是指工作和事业要有不断进取、更上层楼的精神。我们周围,有多少人小有成绩便沾沾自喜,以为普天之下唯我独尊,老子不是世界第一,也是准第一,不知天外有天,楼外有楼,孤芳自赏,可笑而不自量。还有人原本对学问没有多大兴趣,有限的学识只不过是敲门的砖头,门敲开了,官当上了,目的也就达到了,从此说些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话语,到处打打冠冕堂皇的官腔,就可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了。[br]  所谓“做学问要不知足”,是指学海无涯,要活到老、学到老。越是有学问的人,越是觉得自己才疏学浅,越是感到在无边无际的学海当中,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苏格拉底是人类社会公认的饱学之士,但他谦虚地说:“我唯一的知识是知道自己无知。”现在有些人,总是拿着早已过时的那点可怜知识,或者早已过气的当年成果,四处招摇,就像一个二十年间只唱一首成名曲的流行歌手,谁都看出了他的窘迫和尴尬,唯独他自己自我感觉良好,雄踞歌坛,不思进取,还要顽强地唱下去。这样的学者,除了妨碍科研、阻挡后学,还能起到什么作用呢?[br]  一位名医与一句话  答:[br]  1)本文中的一位名医指的是2001年获得的中国医学基金会颁发的全国“医德风范终身奖”裘法祖院士,一句话则是指裘法祖院士的导师在本文中给他讲的那句“她是四个孩子的妈妈……”。[br]  2)导师对裘法祖说“她是四个孩子的妈妈”这句话的目的是要告诉他医生对于病人及病人家庭的重要性和重大影响,希望他借此树立起真诚真心地对待病人、爱护病人的医疗理念。[br]  3)裘法祖院士作为我国医学界泰斗级的人物,在医学界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通过这一段的描写来充分突出他真诚真心地对待病人、爱护病人的理念和崇高医德风范。以此来号召、提醒医疗工作者要充分理解自己在病人及其家属心目中的突出位置,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医德,真诚真心地对待病人、爱护病人。[br][getwml=97]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